很多人认为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在青少年时的奋斗岁月,或是中年时的事业成就期。很少有人会认为六七十岁的年纪会是人生的“黄金阶段”。然而,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,却有一个硬核的老人,他的经历告诉我们: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,也没有所谓的“黄金阶段”。无论多大年纪,只要有心,75岁依然可以环球旅行按天配资网之家,甚至100岁依然能攻克博士学位!
赵慕鹤,1912年生于山东金山一个地主家庭,父母条件优越。与许多小孩因贫困而早早下地干活不同,赵慕鹤从小便被送到私塾学习。由于他聪明好学,私塾的先生对他格外关照。当赵慕鹤书法练得越来越好,笔力刚劲有力,先生便建议他可以在书法上进一步深造。于是,14岁时,赵慕鹤进入了清朝的拔贡赵朝义门下,学习了鸟虫体书法。
展开剩余83%鸟虫体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书法,每一笔都像是小鸟或小虫的形态,极考验耐性与悟性。赵慕鹤对这种书法情有独钟,每当练习,他总觉得字里有生命。为了精进技艺,他常常在课后继续练习,最终不仅写得一手好字,还成为了著名的鸟虫体书法家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18岁的赵慕鹤和许多同龄人一样,选择报考师范院校,准备将来做一名教师。然而,时逢抗战时期,国家急需教师,他便踏上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道路,开始在各地小学任教。尽管父母不愿他离开家乡,但赵慕鹤坚信自己可以为祖国出一份力,于是决定离家报国。结果,这一离开竟整整十年,他34岁才回到家乡。
回乡后,赵慕鹤与一位邻村女子结婚,正当他准备安定下来时,内战爆发,赵慕鹤不得不再次离开故乡,独自逃到台湾。刚到台湾时,他一度无家可归,只能在公园的长椅上度日。幸好一位当地老人看到他,主动帮助他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。虽然收入微薄,生活艰苦,但赵慕鹤并未抱怨,反而在闲暇时练书法,做义工。他一直没有再婚,守着母亲临别时的叮嘱:无论去哪里,不可再娶妻。
66岁时,赵慕鹤从学校退休,然而,很多人此时已开始享受宁静的晚年生活,但赵慕鹤的生活才刚刚开始。退休后的他,生活节奏变得轻松,但却觉得心中空虚。直到有一天,他听到几个年轻人谈论旅游,心中一动,决定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。他选择了欧洲,打算去体验不同的文化与风景。
尽管没有英语基础,资金也不充裕,赵慕鹤依然没有退缩。旅行期间,他住青年旅舍,有时甚至在公园的长椅上过夜。遇到语言障碍时,他便请中餐馆的服务员帮忙翻译。就这样,赵慕鹤在五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五个欧洲国家,领略了莎士比亚的故居、莱茵河的美景,还在埃菲尔铁塔下留影。他的整个旅行花费竟然只有三万元人民币。回到台湾后,他的老朋友们都为他的勇气点赞,赵慕鹤则淡然说道:“没有什么勇气不勇气的,活了大半辈子,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!”
旅行结束后,赵慕鹤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。1998年,他决定和孙子一起参加高考,尽管当时已经80多岁。虽然第一年他和孙子都未能考上,但赵慕鹤并未放弃。他对孙子说:“别人努力三年,我们才努力一年,失败是可以理解的,明年再试!”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,爷孙俩成功考入大学,这一壮举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。
在大学里,赵慕鹤不仅完成了学业,还以惊人的速度提前两年修完学分,成为同届毕业生中最年长的学生。毕业时,他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,也得到了校领导的钦佩。
四年后,95岁的赵慕鹤再次报考研究生,并成功考入南华大学哲学学院。他选择了中国书法艺术作为研究方向,并在导师陈德和的帮助下,撰写了论文《鸟虫体书法艺术的精神》。最终,他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。
赵慕鹤并未停下脚步,103岁时,他成功考取博士学位,成为活到老、学到老的典范。对于他来说,年龄从未是限制,学习和追求知识的热情始终未曾褪去。
赵慕鹤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传承者,更是社会的奉献者。他曾将自己的字画义卖,所获款项全部捐献给国家,还成立奖学金,资助贫困学子。每周,他骑车前往医院,照顾病弱的老人,直至老年。他坚信,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,即使再老,也要为社会发光发热。
赵慕鹤的一生,正如马克·吐温所说:“年龄是一个思想问题,而不是物质问题。如果你不在意年龄,年龄就不重要。”他的故事证明了,人生没有年龄的界限,只要有不屈不挠的决心,一切皆有可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